刺嫩芽栽培技術?
將種植地深翻1遍并將土壤整細,之后向地里面施入適量的農家肥和氮磷鉀復合肥,施肥工作結束后便開始做苗床,以便為幼苗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;
苗床做好后將種子播在上面,播種時間一般以3月份下旬至清明節為宜,當種子出苗后即可適時移栽,移栽后要及時澆定根水。
人工栽培刺老芽,省工省力、技術簡單、易于推廣,且效益較顯著。刺老芽種植一般當年不采收,到了第三年才開始采收。刺老芽種植的時間一般選在早春時,地下10厘米左右的土壤溫度達到12℃以上時在進行種植最佳。
一、概述
刺老芽又名龍苞、刺嫩芽、刺龍牙、樹頭芽;小喬木,高1.5—3.5 m;枝密生長刺,花期6-8月,果期9-10月。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,在長白山、小興安嶺、遼寧東部林及黑龍江等地,西北地區有零星分布。生于山地針闊混交林下、林間空地、林緣、灌叢或火燒跡地上,多見于山地陽坡。
刺龍芽是地地道道的野菜品種,其風味獨特、味美清香,有“東北竹筍”之稱,被譽為“山野菜之王”。刺龍芽采摘后洗凈,沸水焯后過涼,可以清炒、做湯、涼拌拼盤、腌制等制作不同菜肴美食;根皮可以入藥,具有補氣、活血、祛風、利濕、止痛等功效;其種子可榨油,植株是很好的綠化樹種,同時可以做刺籬的材料。
二、經濟效益
刺老芽營養非常豐富,天然野生的量非常少,人工栽植刺老芽,有一定的市場前景,一般每畝產量可在0.2噸以上。目前,只要品質有一定的保障,國內市場價格為每噸均價14萬元左右(并且有特定的出口需求量)。發展刺老芽培育實用技術,對農村調整與優化種植品種結構,促進農民增收提高經濟收益具有一定的意義。
三、栽培關鍵技術
1、整地
采用魚鱗坑整地法,整地規格為1500px×1500px×500px,將樹根、草兜、石塊鏟除,做好苗木假植,植苗桶裝苗上山,橫山靠壁頂漿栽植,施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作底肥,底肥上層覆細土。在畦內用鍬挖20公分深坑,挑選頂芽飽滿,干形圓滿通直,根系發達的苗栽植,苗木色澤要;縮短苗木起掘到栽植的時間。注意防止苗木窩根,有條件的最好是澆透水、覆土踏實。
2、播種
按1:3的比例將種子與細河沙均勻混拌,進行混沙埋藏處理。在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好埋藏坑,一般為1250px深;然后將混沙的種子放入坑中,沙上面覆草、再覆土,利用室內溫度進行催芽,溫度保持在20℃-25℃,種沙要保持濕混潤,15日后即可播種。(也可以采用直接購苗栽植)。
3、中耕除草
刺老芽整個生長期內應控制雜草。萌動發芽前15天進行一次中耕除草,結合適量施肥。收園后進行一次雍土培兜,培養壯苗和促早發根。密度小于1mx1m的于栽植后6月下旬和7月中旬分別進行一次割灌除草。隨著植株的不斷生長,根據建園的不同密度,在適宜的時間進行間伐或移出部分植株,以滿足單株的合理生長空間。
4、修剪整枝
剪枝原則是當年栽植幼苗修剪枝條,第二年看長勢情況定修枝高度,使株高適于采收,促進多發枝條和根系發育,提高產量,修剪時靠近枝條基部,留4~6個側芽,將上部剪去。修剪在早春樹液流動前完成,生長期可在采收后進行。當植株地徑長到3-4rm粗時,可在30-1000px高處將樹干截斷,促進萌發側枝,于2-3月份截干,當年秋或第二年春,再將萌發的側枝截斷,可增加刺龍芽的單株產量。栽植后第三年,在干高250px以下處截斷,促進基干前發新和誘發根苗。產芽量相當可觀。
5、水肥特點
從播種后到長出真葉,要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水方法,保持表土層濕潤,以后逐漸增加澆水量。但到生長后期,應當適當控制水分,防止陡長,提高新梢的木質化程度。當幼苗長出5-6片真葉后,進行定苗,株行距最小為250pxx250px。當郁閉床面后可以不再進行拔草。一般在6月末追施氯肥,7月中句或8月上句追施鉀肥,以增加新箱本質化程度。
6、采 收
春季4-5月份,刺芽萌芽后采摘芽。去頂芽后,項芽下部的多個側芽或頂芽的副側芽萌發。因此,可采摘2次。芽以10-375px,葉片尚未展開為宜;側芽葉片展開早,可在5-250px時采摘。但要留一定的側芽,以便于形成枝條,供樹體生長和來年采集芽。